留学攻略

课程推荐
了解更多

国际关系·合格 | 双非零基础跨专业,半年内合格上智大学他都做对了哪些?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3日    作者:致远尚升

大家好,我是张同学,来自天津商业大学日语专业。今天,我怀着满腔热情与感激,与大家分享我备考大学院并成功上岸的心路历程。


回想六个月前,当我下定决心冲刺心仪的日本院校时,内心既充满对未知的憧憬,也免不了焦虑与不安。正是在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日子里,我不断突破自我,最终顺利获得了新泻县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和上智大学大学院グローバルスタディーズ研究科的录取通知。


下面,我将带大家走进我的备考之旅,共同品味那段风雨兼程的日子。



-张同学所获offer展示-






梦想的起点与自我定位

我本科就读于天津商业大学日语专业,虽然专业背景与国际关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参与日中联合培养交流项目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日本大学的严谨学风与开放氛围。


正是在那段日子里,我萌生了深造国际关系的念头,并意识到跨学科背景未必是阻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优势和后劲不断弥补不足。


虽然我的本科GPA成绩平平,但通过日语N1和大学英语六级的语言考试,我对自己依然充满信心。我明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考研中脱颖而出,必须在短短六个月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一点优势。




备考规划:从迷茫到明确方向

备考伊始,我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提升自我。为了冲破本科背景带来的劣势,我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


阶段一(第1-2个月)

主要任务是打基础,系统学习国际关系核心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知识。每天清晨早起复习前一天的知识点,中午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晚上则进行针对性练习和模拟写作。


阶段二(第3-4个月)

在扎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攻克笔试和专业考试中的小论文写作。新泻县立大学要求考生用日语撰写约5,000字的小论文(或用英语撰写约2,500字),题目涉及国际地域学和国际社会问题。因此,我每天坚持定时练习写作,反复修改,力求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阶段三(第5-6个月)

进入冲刺阶段,针对上智大学的笔记试验和面试环节展开强化训练。除了模拟考试外,我还专门参加了由辅导老师组织的多场模拟面试,练习回答关于研究计划书、学术理论以及未来规划等问题,确保自己在正式场合中能沉着应答。


每一天的高强度训练,虽然身心俱疲,但也让我逐渐建立起自信。每天睡前,我都会给自己写下一小段总结,记录当天的收获和不足,这种坚持不仅使我对知识点不断复盘,更让我在精神上获得莫大的鼓励。





导师引路:从基础薄弱到系统提升

在备考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于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指导。由于自身专业基础较弱,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我系统学习国际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笔试、面试和研究计划书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辅导。


老师不仅分享了大量考试真题和范文,还经常对我的论文草稿提出修改建议,更亲自讲解考试中可能涉及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班主任曾这样跟我说:“文章就像建筑,必须先打好地基,再筑起牢固的结构。”


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从零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学术体系,从小论文写作到面试答题,每一步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撰写研究计划书时,导师以自己早期的文书为范本,一对一指导我如何梳理思路、明确研究问题、运用理论框架,最终使我的文书展现出独到见解与严谨逻辑,得到了评审教授的高度认可。



申请材料的精雕细琢

在申请材料中,研究计划书和志望理由书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起初,由于我缺乏相关写作经验,面对如何构思研究计划一度感到手足无措。老师耐心地以自己早期的文书为范本,详细讲解了构思、论证、资料引用等各个环节。


我的研究计划主要围绕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现象展开,探讨国际关系理论在现实中的创新应用。在反复修改与讨论中,我逐渐明确了研究问题和方法,力图从多角度展示学术深度。


导师常提醒我:申请文书不只是展示你的学术水平,更是你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承诺与规划。”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下,我的文书最终展现出独到的见解与扎实的逻辑,令评审教授眼前一亮。



笔试考场:专业考试与理论大比拼

新泻县立大学:专业小论文的攻防


在新泻县立大学的笔试中,我需要围绕国际地域学相关题目写出一篇约5,000字(日语版)或2,500字(英语版)的小论文。这不仅考察了我对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掌握,更要求我能运用系统性的学术分析方法,逻辑清晰地论述现实问题。


在平时大量的模拟写作训练中,我不断调整文章结构,努力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每一次落笔,都像是在与自己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平时无数次的思考与修改。


上智大学:笔记试验与理论深度


上智大学的笔记试验则以国际关系理论为主,共设置四道题目,考生需从中选取两题作答。


面对如此考察知识面的考试,我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进行模拟练习,熟悉各种理论流派的核心观点,以及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理论解释现实政治经济问题。每一次练习,都让我对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面试实战:与教授的面对面较量

终于迎来了最令人紧张激动的面试环节。那天,我与其他考生一同步入一间布置简洁、气氛庄重的会议室。面试由三位教授共同主持,重点围绕我的研究计划书展开。


教授们提出的问题既专业又犀利:

“你的研究主题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

“请阐述你的研究计划在现有学术框架中的创新之处。”

“面对硕士阶段的时间限制,你认为计划中存在哪些挑战?


面对如此深入的问题,我不断提醒自己:冷静、自信、条理清晰。回想平日里的模拟训练,我努力将自己的思考融入每个回答中。教授们不仅关注我的回答,更看重我对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把握以及对未来规划的明确构想。那一刻,我深知所有的辛勤努力都将在这里得到检验。





调节心态:在压力中寻找平衡

备考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尤其是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我也曾感到迷茫与无助。夜深人静时,当翻看满桌堆积的笔记和资料,心中那份焦虑几乎要将我击倒。


所以我尝试在紧张的复习中安排适当的放松时间,跑步、听音乐、写心情日记……这些方式让我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外,获得了心灵的片刻宁静。正是这种自我调节,使我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备考经验分享:给未来考研人的几点建议

1.制定详细计划:

每一天都要有明确目标,把备考内容细分为多个阶段,保证复习有条不紊。


2.扎实基础知识: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论文写作,都要做到深入理解。多看文献,多做笔记,把国际关系的各个流派和经典理论牢牢记住。


3.重视模拟训练:

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模拟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不断实战练习,熟悉考试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


4.保持良好心态:

压力和焦虑是备考过程中常见的敌人。学会调节自己,合理安排放松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


5.多与导师和同学交流:

不要闭门造车,多向有经验的导师请教,和同伴分享经验,相互鼓励。学术的进步往往是在不断讨论中实现的。





结语:梦想虽远,但路在脚下


回顾这段备考之路,我深知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无数个日夜努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结果。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都在无形中为我铺就了通向梦想的道路。


如果你也在备考的路上感到迷茫与压力,请记住:只要心中有梦,坚持不懈,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未来或许依然充满未知,但只要勇敢前行,就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  

/

让我们再次恭喜张同学:

致远之行,收获Offer与远方!


如果您也想顺利合格目标校,

欢迎联系小远~

我们会为你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小远微信ID:zyyy_edu


-END-

联系我们

contact